國畫藝術的奇葩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驕傲
被我國藝術界和藝術評論界權威徐悲鴻、錢紹武、廖靜文、徐慶平等題詞贊譽的:“怪筆神功,獨特無雙”;“別具天趣”;“巧妙的藝術”;“江團魚形象、動態俱佳,真杰作也!”;以及“國畫藝術的奇葩”——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一絕吳氏捻條畫大師吳建堂先生的36件捻條畫系列力作,將于12月6日在佛山陳村花卉世界展覽中心,向廣東人民展出。
84歲的吳建堂,祖籍廣東梅州。80年以來,他在國畫領域奮力革新,使父親吳道悲教授在紅軍長征與國民黨軍隊的激烈戰斗時而發明的捻條畫,實現了繪畫“技法”和“藝術”的全新突破。同時實現了“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的融會貫通并爐火純青。劈出了使國人敬重,引全球愛戴的人類藝術新高地。捻條畫承載的紅色基因記憶價值;人類獨特的藝術價值;人類藝術的傳承價值;呼喚人類珍愛生命,禮儀中國、君子風骨的社會價值,高舉特色地進入了全球93個國家的《雙語圖文藝術檔案》。
斑駁、樸拙、野莽的視角刺激,在展示大自然的粗獷美、零亂美、隨和美之同時,使繪畫理論和藝術思想的變革,既融入了中西方繪畫藝術精髓,還將其和他漫長罕世的磨難凝結一體,形成了逆揚奮進的鮮明特性,展顯著珍稀、奇特、獨創的大美藝術品質。“打”、“拉”、“彈”、“滾”等繪畫技法,使作品承載著“凝重”、“斑駁”、“沉厚”、“蒼莽”的樸拙之趣,苦澀而厚重的逆揚之味,從根本上豐富并升華了傳統的繪畫藝術。
吳建堂捻條下的《蘭石圖》,在率先獲得“國際特別金獎”后,又成為了既忠于傳統又升華變革傳統的典范。他不僅融入了本身的傳奇人生和逆揚奮進的個性,還貫通了國畫重筆墨、重靈韻的對比美及西方繪畫藝術重立體感、重空間感和色彩氣氛的聚顯品質。在大膽破例的蘭草和石頭外,他賦予著畫面的遠石遠巖之魂,以此升華大自然的空間美和遠近對比、濃淡對比、明暗對比的強烈意趣,使整個畫面的音律、意韻、氣氛不斷高漲! 進而彰顯出中華民族無懼艱險,自立自強的精神氣骨。榮獲“國際金獎”的《江團魚》,在一舉填補魚類繪畫空白后,不斷將2000多年前朝貢皇帝的貢魚——“江團”,躍然紙上,意在呼喚人類保護瀕臨絕種的江團魚而珍愛生命,建立和諧共處的美好未來。進而,他將魚水融和之哲理,賦予到了更深層次的倡導和諧,推崇博愛的人倫內核。他捻條下的《山水畫》、《虎》和《馬》等等,皆以野莽、粗獷、雄渾的勁健之力,補毛筆之短,展風韻之長。在神情放達的意韻里,盡顯真性。吳建堂在不斷獲得的“中國國家文化卓越貢獻獎”等六大重獎中,捻畫系列的“飛禽走獸”、“花鳥魚龍”,樣樣精湛發力。同時,他發明的捻條油畫處女作《春晨巒歌》,被鐫刻到了北京八達嶺長城。在人類的繪畫藝術史上,又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環繞的榮光,使他不斷成為了“世界杰出華人藝術家”、“聯合國文化總署文化大使”、“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院士”、“中國國家書畫院名譽院長”、“文化部中國德藝雙馨書畫院榮譽院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書畫社副社長”、“香港特別行政區文聯美協副主席”,顯著的藝術成就,在被國家權威部門評為《中國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大師》后,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中國書協又聯合評定其為《中國藝術界泰斗》。他本人,先后得到烏克蘭、哥斯達黎加、墨西哥等八國總統的深情接見,承載紅色基因的捻畫力作,先后被中南海、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國美術館、法國文化部、泰國王宮等等國內外機構和社會名流珍藏。精工燒制的《蘭石圖》和《江團魚》陶瓷瓶,國家以國禮贈送外國元首。
自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新加坡、美國、法國分別拍賣的8平尺《江團魚》、《墨龍》、《蘭石圖》,以470萬元、360萬元和3000萬元人民幣成交。其中,巴黎拍賣的《蘭石圖》,每平尺高達375萬元人民幣。成為了人們對捻畫藝術的忠情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