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茶好不好,除了茶葉本身的原因外,還要講究沖泡的方式與技巧。
要知道同一款茶由不同人沖泡,甚至可能會讓人覺得是兩款不同的茶。
相信很多普洱茶友都困擾過“為什么有每次沖泡出來的茶口感都不一樣”,這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泡茶方式所導致的。
用對了泡茶方法可以讓茶更好喝,要是泡茶方法不對就會毀掉茶,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那些容易毀掉普洱茶口感的錯誤泡法。
●錯誤一:懸壺高沖●
日常沖泡普洱時,有不少茶友習慣于用高沖的手法沖泡,任由湍急的水流沖進蓋碗,還有人干脆用起了沿著杯壁轉圈的螺旋式注水法。
雖然在烏龍茶等茶類的沖泡中,這些手法能夠令香氣更為高揚,但并不適合普洱茶的沖泡。
選用云南大葉種為原料的普洱茶,過于湍急的水流容易導致茶多酚與咖啡堿等內容物質過度析出,泡出來的茶湯可能會苦澀。
普洱茶的口感一向追求香韻沉穩(wěn),茶湯醇厚連綿,所以在沖泡中追求注水“輕、柔、平、緩”,而“懸壺高沖”則很有可能導致茶湯香氣浮泛,湯感輕薄。
●錯誤二:猛擊茶葉●
在一些高香茶類的沖泡中,常常在注水時以水流猛擊茶葉,這樣有助于香氣的散發(fā)。
但普洱茶不適合這種沖泡手法,因為云南大葉種原料豐富的內含物質,經不起這種猛烈的手法,會導致茶湯過于苦澀。
同時猛烈的撞擊會導致茶湯失去醇厚的口感。
●錯誤三:水溫飄忽●
水溫,是沖泡成功與否的決定性因素之一。
而大部分的茶友日常泡茶中,因設備的原因,水溫往往難以控制,尤其普洱茶沖泡使用高溫水,不像綠茶與紅茶的沖泡,可以根據手的感覺來調節(jié)水溫。
水溫過高,可能會導致部分新生普變得過于苦澀,而水溫過低則會導致茶的香氣低迷。
新的生普,茶性上較接近綠茶,沖泡時,水溫在93-95℃即可,要注意不能用沸水直接澆到茶葉,以免燙熟新鮮的葉片,使茶湯產生水悶氣,影響茶湯的鮮爽度。
新熟普由于經過長時間渥堆發(fā)酵,沖泡時,水溫要達到100℃,才能將熟茶順、滑、甜、香、醇的性格發(fā)揮出來。
沏泡老茶則需要保持高溫。
●錯誤四:時間模糊●
在日常的泡茶過程中,注水、浸泡、出湯的時間完全依靠經驗和感覺來決定。
當然如果只是自己喝的話,這種泡茶方式是個人選擇,也無可厚非。
●錯誤五:暴力起茶●
起茶這個問題,只在緊壓茶中會出現(xiàn),而普洱茶又大多數(shù)都是緊壓茶類,磚、餅、沱樣樣都需要用茶針等裝備來起茶。
如果在起茶過程中,將茶葉起的過碎、過整、過厚,或者將葉片破壞的過多,都將導致沖泡中出現(xiàn)問題,這自然會影響茶湯的品質。
所以茶友們除了需要練習起茶技巧,將茶葉起成大小適中,厚薄合理、條索完整的薄片外,也需要掌握根據干茶的整碎,微調沖泡時間的能力。
緊壓沱茶開茶法:
由于茶餅制作方法較為獨特,開茶時需要特別注意保持它的完整性。拿起茶針順著餅茶的紋理沿邊緣一針針插進去,保持茶葉壓制紋理的完整性,使用茶針一圈下來之后,即可從表面剝離出一圈茶餅。
接下來再順著餅茶的壓制紋理插針,一針不行再插一針,切忌一針下去之后猛力起針,這樣很容易出現(xiàn)斷碎。
緊壓沱茶開茶法:
撬茶時將沱茶的窩面朝上,沿著沱的邊緣順著茶的紋理朝窩的里、外各撬4針,分成4份,然后再平均分成8份,小針小針慢慢分開,用茶針在沱茶側面斜著插入,直至沱茶開始松散,自然脫落,之后再順著紋理撬茶就很容易了。
磚茶開茶法:
將茶磚豎立起來,按照茶葉壓制的紋理把茶針插進去,多插幾針,可完整的剝離下一整面的茶,一塊100克的小茶磚可成功撬成4塊片狀小茶磚,剩下的徒手輕輕掰開即可。
●錯誤六:采用統(tǒng)一泡法●
熟悉一些普洱茶的泡法之后,有時又會走入教條主義的困境,用同一套手法中的時間、水溫來應對所有普洱茶,這事實上也是一種誤區(qū)。
譬如茶葉的整碎情況不同,就需要適當調節(jié)沖泡的時間;而如果茶葉的年份不同,水溫有可能需要有所轉變,譬如泡三年以內的新生普洱就需要將水溫降一降,使用90-95度的水。
而如果沖泡器具由蓋碗變成紫砂壺,或者器皿的容量有所改變,這時候時間也需要調整。
普洱茶的沖泡,既需要科學的方法與精準的量化,也需要對一款茶或一類茶不斷摸索,不斷熟悉,隨著經驗的積累,自己泡出的普洱茶湯,也終將令人“驚艷”。